学生们与省级狮头扎作非遗传人黎婉珍(后左1)一起展示刚制作的小狮头。
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代表性传承人、黎家狮艺五代传人黎伟站上了黎家狮的狮头。黎伟介绍,佛山黎家狮头的扎作就有1300多个扎点,十分牢固。
在2015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的佛山非遗展位上,刚获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的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彩扎(佛山狮头)传承人黎伟(前右),正在演示佛山黎家狮的扎作技艺,吸引了不少的参观人士。
这就是佛山狮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两位男士在欣赏传统的佛山黎家狮头。
佛山狮头分“佛山狮”和“鹤山狮”(高鹤狮)。“佛山狮头”原创于佛山,故谓“佛山狮”。“鹤山师”相传是高鹤人陈斗、冯更长根据猫头形象创作的,故又叫“陈斗狮”,佛山狮头还包括纸扑小狮头(儿童玩具)及“大头佛(面具),通常分“佛公”“锦握”。
佛山狮头有50个品种,既有各式各样的“大狮头”“睡佛引狮”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加冠面等传统纸扎制品,又有杂技团用的狮和种类繁多的小狮头等品种,近年还创作了精装模型小狮。
佛山头在20世纪50年代前以黎祥兴(纪岗街)、黎祥泰(水巷口)、黎祥新(福贤路)、忠诚泰(福贤路)、德泰祥(水巷口)和麦荣记(纪岗街)等几家为主。扎作手艺以“黎家”狮头为冠,1959年黎华扎作的狮头荣获金质奖章。现在,黎勤、黎海、黎伟等几位狮头扎作艺人已是佛山师头产品的主要技艺人员。
制作工艺上,佛山狮头以竹篾、藤条和纸、绸、布、毛等材料扎制,工艺精细,轻巧耐用。以戏曲人物验谱为参照,采用拟人化的夸张手法,作为刘备等古代英雄的象征,是佛山新头造型的一大特点。
狮头的细部刻画也十分讲究,有“双鱼戏珠“狮眉,“双凤朝阳”“二龙抢珠“狮腮,还有整鱼角、象鼻角、虎头角、龙角、腾角等多种有趣的角形设计;装饰特别注重性格化,如象征张飞的黑脸狮头造型,还配上牙刷须,饰以黑色绒球,装扮得如同张飞般彪悍骁勇;设色以民间喜用的红、黄、绿等原色为主色调,并配以黑色调和,显得层次分明而又对比强烈,明快和谐而又鲜艳夺目。
扎,是狮头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一环。(资料图)
扑纸。(资料图)
师傅在朴纸的狮头上写色,就是在白纸涂上颜色,这需要一定的技巧。(资料图)
国家级佛山狮头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黎伟现场为孩子们展示狮头扎作技艺。
在新开幕的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览中的狮头展点,一对爷孙俩看的多仔细。
一位姑娘在舞台上展示佛山的黎家狮头。
首届中国(禅城)岭南年俗欢乐节,2010年2月6日在1506创意城开幕。桃花旁,两位女同胞捧起了狮头留影。
佛山市铁军小学的小同学上演少儿舞蹈《扎狮娃》。
佛山狮头彩扎艺术融戏剧、绘画、装饰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造型手法独特,地域特色浓郁,人文内涵丰富,多姿多彩,形神兼备,自成一格。200多年来,一直深受海外华侨华人喜爱,印尼、新加坡的华侨社团还作为珍品收藏:2008年,佛山狮头彩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佛山地理
点击链接 尽情欣赏
END
假期快到了,谁来照顾本喵呢?忧伤~
编辑:王伟楠
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若要转载,应提前告知本号,获授权后请清晰标注出处为微信号“视觉佛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